配资平台开户网 八成工匠临近“退休”,传统龙舟生产何去何从?

发布日期:2024-07-07 22:50    点击次数:79

端午节当日配资平台开户网,广州珠江新城猎德涌,百余艘兄弟村的龙船“趁景探亲”刷屏了朋友圈。

这些游走在珠三角河涌的龙船,大多取材坤甸木,是广东传统龙舟的典型代表。 这种木材产自东南亚马来半岛、加里曼丹岛、菲律宾等地,密度较高,用它制作的龙船也会更加结实耐用,可承受较大力量撞击。此外,它还有较强耐腐性,即便长期浸泡在水中,也可维持其结构的稳定性。因此,“龙船藏涌”仍是岭南水乡最常见的保存龙船的方法。

端午节的前一天早上,南方+记者前往位于广州番禺上漖村的“龙船世家”龙船厂。“虽然说是‘厂’,但并没有取得营业执照,更多像一个手工作坊。”黄剑挺害羞地介绍。河涌旁边一条水泥路,因龙船厂集聚,被冠以“龙船东街”地名。这里不少简易厂房都是“百年老字号”,当地政府为了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,特地为联排的龙船厂加盖了统一的屋顶,显得更加美观、古朴。

黄剑挺是“龙船世家”第五代传人,从小目睹祖辈锯木造船,儿时的扒龙船经历带来的美好,是他最终回归祖业的原因。2010年,因父亲身体原因不能继续打理船厂生意,扛下传承百年的家族手艺责任。如今,上漖村以年产约100艘的产能,成为珠三角最大的坤甸木龙船生产基地。如今,珠三角八成传统坤甸木龙船,都产自这里。

政府为上漖一带龙船厂统一配置的屋顶。 朱紫强 摄

政府为上漖一带龙船厂统一配置的屋顶。 朱紫强 摄

 订单火爆:“老龙”修复供不应求 

珠江三角洲境内河涌纵横,旧时陆地交通并不发达,民众出行依赖船只。黄剑挺祖上早在清朝咸丰年间,就在上漖村开办以生产坤甸木材质的龙船船厂,后来村子形成超30家龙船厂。经过上百年的市场竞争,上漖村以制造工艺优良、坚固耐用,防水性好,逐步占领了珠三角民间八成以上坤甸木龙船市场,优胜劣汰之后,目前上漖村沿着河涌,共有8家龙船厂。

珠三角一带,新龙船出厂一般称之为“骏水”。  南方日报记者 吴伟洪 摄

珠三角一带,新龙船出厂一般称之为“骏水”。  南方日报记者 吴伟洪 摄

相比船厂五六十岁的老师傅,黄剑挺四十九岁的年纪,算是一个当之无愧的“后生”。但因为常年在船厂劳作,腰部已有劳损,不时有扶腰的动作。起初,黄剑挺父亲黄善不愿意儿子接班,就是认为这份工作比较辛苦。且行业淡旺季明显,通常是干半年、休半年,收入不能保证。

但看着父亲逐渐年老,弟弟大学毕业在单位有正式工作,黄剑挺决定投身龙船制作行业。船厂老师傅得知老板儿子要继承祖业,纷纷倾囊相授。“我相当于上了一个速成班。正常来讲,掌握坤甸木龙船制作工艺,大概需要十年的时间,我用了五年时间就入了行,如今扎根龙船制作行业十五年。”黄剑挺告诉南方+记者。

来自珠三角的船东来到龙船世家,对订购的新船提出修改意见。 南方日报记者 吴伟洪 摄

来自珠三角的船东来到龙船世家,对订购的新船提出修改意见。 南方日报记者 吴伟洪 摄

至于祖上为何选择坤甸木作为龙船生产材料?据黄剑挺讲述,在清朝咸丰年间,上漖村出现了最早造船师傅黄弘。后来黄弘将技艺传授给黄寮。黄寮自创“柱利”船厂,以造龙船见长。

因珠三角常年受台风侵袭,龙船水季节,船体容易被冲击破坏甚至破裂翻沉危险。

为让龙船更加坚固耐用,经过反复研究实践,黄寮改良龙船的制作工艺,创新引入坤甸木作为制作龙船材料。“这种木头产自东南亚,越泡越结实,珠三角现存百年老龙船,基本都是用坤甸木做成。”黄剑挺表示。

“虽然目前很多龙船比赛,会选用碳钢或者杉木制作的龙船参加比赛,追求更快的速度。但在广州、佛山、中山、江门等大湾区水乡地区,村民更青睐的是坚实耐用的坤甸木龙船。”

对于大湾区村民来说,造一条新龙船极为隆重。每逢新船出厂,船东都会举行盛大的“骏水仪式”。之所以不用“进”而是用“骏”,就是寄托村民希望龙船“龙马精神”,充满活力。

今年,黄剑挺明显感到市场火爆。因为制作一个纯手工打造的坤甸木龙船,至少需要半个月时间。今年农历二月初二,猎德村早早起龙,11条龙船都送到厂里翻新。黄剑挺算了下,今年13艘新龙船订单,还有四五十艘旧船翻新,原本干半年、休半年的行业周期,将改为全年满负荷运作。部分江门、中山等地的“老龙”修复业务,只能排队甚至拖到6月以后。

龙船世家第五代传人黄剑挺正在接听客户船东电话。   南方日报记者 吴伟洪 摄

龙船世家第五代传人黄剑挺正在接听客户船东电话。   南方日报记者 吴伟洪 摄

 百年工艺:铁钉更换引发风波 

虽然上漖村占领珠三角超过八成的坤甸木龙船生产市场,龙船世家是村里产能最大的龙船厂,但营业额并不算高。一艘30米长的龙船,造价大概在20万—30万元左右。

加上坤甸木龙船耐用性非常高。维护得好使用上百年以上不在少数。此外坤甸木龙船受船东座位、尺寸、工艺等定制化要求等影响,很难实现“标准化”制作,需要依靠老师傅经验去把握。

但不同于今天精密制造流行的软件制图,现在龙船世家龙船生产依靠的更多是木工具,依靠船东提供的尺寸数据,就可以开始备料制作。其核心工艺,仅是掌握在七八个老师傅手里。

这些经验丰富老师傅,其实也是上漖村的村民。比如其中一位师傅本身就是数栋村屋的房东,每个月收租都有5万元左右,之所以愿意到船厂工作,为的只是心底的热爱。

从选材开始,坤甸木龙船制作就要考验脚力和眼力。“过去在广州南沙的港口,就有坤甸木进口商卸货。他们卸货三日,每天都要在现场盯着。因为卸货的速度很快,当你看中想要的木料,要及时叫工人挑出来。如果说晚了,新的木材覆盖上去,再叫工人找木材,就没有人理你了。”黄剑挺告诉记者。

坤甸木龙船制作,首选是长、直、粗、无裂纹、少“结”的木料。通常一次几千立方米木材中,只能挑出100立方米木材。但这些精挑细选木材,是否能用于龙船生产,也有一定“赌”的成分。只有通过货车、水路拉到船厂,经过锯木长切割后,才知道是否真正合用。有时候买回来10万元木材,也没有合适的木料。木材采购的可用性,通常也只有50%。

龙船世家老师傅在切割坤甸木料。南方日报记者 吴伟洪 摄

龙船世家老师傅在切割坤甸木料。南方日报记者 吴伟洪 摄

黄剑挺介绍,后来国家对进口商品进行分类,坤甸木的进口从广州南沙转至张家港,木材选购还要专门到江苏走一趟,物流费用也水涨船高。通常是先从张家港拉到广州南沙,然后用大货车来到村边河涌,再用小船拉到附近的锯木厂进行切割,木材部件则会就近放在附近河涌。如今在上漖村的河涌里,堆满了坤甸木料。

对于能否将龙船制作工艺的相关环节进行改良,黄剑挺也不是没有尝试。大约是在2014年,他突然奇想,是否可以把传统手工打造的铁钉换成机械化生产的钢钉。没想到用新钢钉制作的龙船,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生断裂,引来客户投诉。

龙船世家老师傅制作龙舟配件。南方日报记者 吴伟洪 摄

先是OpenAI春季更新,紧接着是谷歌2024年I/O开发者大会,再有微软Build年度开发者大会、英伟达一季报发布会以及苹果年度开发者大会。

龙船世家老师傅制作龙舟配件。南方日报记者 吴伟洪 摄

此后,黄剑挺再也没有动过改变祖传龙船制作工艺的想法。后来他思考,因为扒龙船过程中,龙身本身会有上下起伏动作,手工打造的铁钉本身具备一定韧性,可以将龙船的动感表现出来,而工业生产制作的钢钉则不行。后来他通过业内朋友,方在广西找到一些手工打造铁钉供应商。

但所有制造工艺中,最难的是木材拼接技巧。因为涉及商业机密,黄剑挺不愿透露太多。部分核心部位的拼接,需要运用卯榫结构,才能保证龙船的稳定性和密闭性。“早年在香港和东莞,也有一些坤甸木龙船的生产厂家,后来因为市场竞争原因,都销声匿迹,当地村民改为到我们这里采购。”黄剑挺表示。

上门维修,是龙船世家坚持百年的传统。今年“五一”假期,黄剑挺都在广州番禺大龙街新桥村龙船坞,为刚出水龙船翻新打磨。“补漏要把有缝隙的地方全部扒开,清理积尘后重新咬合拼接。之后再装上龙头龙尾、罗伞、旗帜。一条龙船代表着一条村的形象,村民都想将本村的龙船装扮得漂漂亮亮。”黄剑挺表示。

龙船世家老师傅在昏暗的船厂闲聊。南方日报记者 吴伟洪 摄

龙船世家老师傅在昏暗的船厂闲聊。南方日报记者 吴伟洪 摄

 人才断层:非遗传承面临挑战 

端午节前夕,上漖村特别热闹。多家船厂迎来珠三角的船东登门监工、收船。部分村子,会派出长者前来查看定制龙船的制作进展并提出修改意见。

“像顺德的一些船东,更是仪式感满满。不仅造船开工当天,会在船厂现场举行隆重的开工仪式。造船期间也会数度造访。收船当天,村中老幼一同前来,并邀请舞狮、燃放鞭炮,庆贺新龙船回村。”黄剑挺掏出前几天手机拍摄的一张照片,展示了一位前来看船江门女村民的照片,眼睛里写满了喜悦。

广州番禺南村镇板桥村民专程前往上漖村迎接新船。南方日报记者 吴伟洪 摄

广州番禺南村镇板桥村民专程前往上漖村迎接新船。南方日报记者 吴伟洪 摄

村民心里清楚,坤甸木龙船耐用性强。当下造的新船很可能要留给孙辈使用,代表的是一种精神的传承,因而特别重视。

黄剑挺分析,近年来,坤甸木龙船市场火爆有文化传承原因,也有村民攀比使然。珠三角水网密布,在明清时期,这里的村民探亲访友,多数走的是水路。龙船招景、趁景,展示的就是当时以龙船探亲访友的风俗。

如今随着传统节日气氛回归,加上端午龙船招景特有的社交环节,吸引不少青少年参与,扩大龙船使用群体。加上部分珠三角的村民,考虑已有龙船行进速度缓慢,尺寸长度不能满足现有村中青壮人口的需要,需要定制大一点龙船;部分村子经过城中村改造,村集体积攒较多资金,加上看到隔壁村的龙船造型更加新颖、船体更宽等后有意攀比,增加新购龙船的需求。

但与传统坤甸木龙船需求井喷相对应的是,村中掌握坤甸木龙船生产工艺的师傅越来越少。“目前上漖村龙船制作老师傅中,八成年龄都在五六十岁。以龙船世家为例,年龄在五六十岁的有6人,四十岁以上的有2人。二三十岁的工人存在人才断层。”黄剑挺介绍。

村里面的年轻人中,一部分在大学深造,选择到公司上班;一部分因家里可以收租选择更加轻松的保安等工作,没有人愿意到龙船厂工作。加上行业太过“专”,即便你花了十年时间,学会整套龙船制造工艺,但出了上漖村,很可能就会无业可就。不少师傅都靠种植花木、水果等工作,才能一直坚守在龙船制作行当。

上漖村村口走过的拿着桨板前往扒龙舟儿童。南方日报记者 吴伟洪 摄

上漖村村口走过的拿着桨板前往扒龙舟儿童。南方日报记者 吴伟洪 摄

黄剑挺介绍,过去自己曾经尝试招一些外省学徒加入到这个行业,但珠三角就业机会太多。很多年轻人并不愿意长期在造船厂的环境工作,工作几个月就离开了。如果接下来有两三个老师傅选择“金盆洗手”,后续很多老龙船的维修业务都无法开展。

而黄剑挺唯一的儿子,也因为在中大海洋工程专业毕业后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留学,未来继承祖业的可能性微乎其微。对于坤甸木龙舟制作传承的现实问题,黄剑挺也无可奈何。对于他来说,处理好眼下的订单,显然比考虑工匠断层等中长期问题更重要。很多村子为了新龙船,都是提前订了宴席、发了请帖。要是失约,龙船世家声誉受损就不可挽回。

但黄剑挺也表示现在也着急不来,“锯木厂的老板因上半年连续加班,端午前夕选择自驾318国道,要半个月后才回来。”

 专家观点 

广州市社科院城市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柳立子:

非遗传承要与现代化生活方式相结合才有生命力

我们现在很多非遗,如果有市场的情况,可以和年轻人生活方式相融合,延续有生命力。坤甸木龙船工艺传承,本质是要更加开放吸收年轻人进来。现在龙舟在全国兴起热潮。

举一个最直接例子,广州划艇活动,有一个珠江之友俱乐部,他们兴起独木舟为主题的微度假,属于比较时尚旅游门类。有一些人自己会场地制作独木舟。如果传统的坤甸木龙舟生产可以与这类年轻人对接,行业的前景不会那么悲观。现代工业社会,大量手工粗加工可以引入机械化生产,非遗主要传承的是后期技术含量那部分。只有与现代经营理念,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,传统的龙船生产也好,广绣也好才有他们的生命力。不能说它是非遗工艺,就只能按照传统的方式继续。

其实包括日本的一些非遗传承项目,都是与现代人生活相融合才得以延续,这才是非遗要传承的精髓,工艺流程、经营理念都要现代化。现在上漖村的龙船生产订单忙不过来,说明具有一定市场需求。这时候如果可以结合青少年对龙舟生产兴趣,与中小学合办龙舟生产课堂等,对于传承好这个具有大湾区水乡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,会有较大的帮助。

【撰文】南方+记者 朱紫强

【摄影】南方+记者 吴伟洪配资平台开户网